《燈火黃昏[電影解說]》劇情簡介
根據武漢作家呂幼安的中篇小說《魏莎和她生命中的男人》改編的二十集電視連續劇《燈火黃昏》,講述的是四位年輕人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2000年跨越20年的情感衝突和生活經曆,全方位地展示了改革開放20年來,國營企業的興衰,民營企業的成長,以及在時代變遷中人們生活狀態的變化,生活觀點的改變……燈火黃昏 魏莎是一名紡織女工,沉穩善良、美麗大方,是工廠的女工標兵,真心相愛的初戀男友上前線犧牲,非婚生下的遺腹子被迫送人,在母親的苦苦相逼和親朋好友的勸說下,無奈地嫁給了廠長的兒子陳軍。因為初戀的刻骨銘心讓她難以對陳軍產生真正的愛情,這讓陳軍“結婚八年都捂不熱魏莎這塊冰冷的石頭”,從而產生了深深的失落,一個偶然的機會,魏莎非婚生子的事情被公開,這讓陳軍惱羞成怒,與魏莎離婚。離婚後的魏莎,又遭遇下崗,艱難地開始了再就業之路。 徐宏昌是一位身體健壯、樂觀向上,有著精明頭腦的農民,年輕時候的他對魏莎一見鍾情,但雙方懸殊的家庭條件讓他對魏莎的屢屢追求都以碰壁告終。萬般無奈之際,隻好與深愛他的農村姑娘王玉秀結婚生子,然而對魏莎的愛成了他發家致富的動力,經過十年的奮鬥,他從一個小攤販一步一步地成長為當地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家,成了國營企業幸福棉紡廠的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。然而不管他地位如何變化,他對魏莎的愛和關心都全心全意,在魏莎幾次落難的關頭,都挺身而出,漸漸贏得了魏莎的好感,後來徐宏昌邀請魏莎加入自己的公司,他們跨越20年的愛情看到了曙光。 吳美麗是魏莎的好朋友,熱情似火,嫉惡如仇,她一直深愛著陳軍,陳軍選擇和魏莎結婚讓她遭受愛情和友情的雙重打擊,一氣之下嫁給了勞改釋放的李文革,婚後生活充滿了家庭暴力,不堪丈夫的折磨以極端的手段迫使丈夫離婚。後來為拯救日漸衰弱的幸福廠,她和陳軍終於走到了一起,然而,就在他們準備結婚之際,陳軍卻意外的為保護魏莎死於車禍,這沉重的打擊讓萬念俱灰的吳美麗爆發出對魏莎深深的仇恨。於是,她以下崗女工的身份應聘到徐宏昌和魏莎的公司,展開不擇手段的報複……
《燈火黃昏[電影解說]》相關視頻
-
10.0 身邊的幸福[電影解說]
-
10.0 冤魂不散1981[電影解說]
-
4.0 象牙國王[電影解說]
-
9.0 瘋狂的佛牌[電影解說]
-
3.0 11號戰壕[電影解說]
-
1.0 性女暴力日記[電影解說]
1974 電影解說簡介:因為童年時期的悲慘遭遇,瑪德琳(克裏斯蒂娜·林德伯格 Christina Lindberg 飾)失去了說話的能力,長大後,她一直生活在一個偏僻的農場中,離群索居。一次意外中,瑪德琳遇見了名叫托尼(Heinz Hopf 飾)的男人,不幸的是,托尼並非善類,他不僅欺騙了瑪德琳將她囚禁,還用毒品為誘餌控製了瑪德琳,逼迫她出賣身體以換取利益。 在一次次的反抗中,瑪德琳失去了一隻眼睛,精神和肉體都瀕臨崩潰的她每日猶如在地獄中備受煎熬。父親的死訊為瑪德琳帶來了一絲生的勇氣,因為導致父親死亡的不是別人,正是托尼。以此為契機,瑪德琳重新振作了起來,她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,因為她明白,隻有變得強大,她才能夠報複所有讓她如此痛苦的人們。